首页> 草木花卉

植物科号为什么会不同,植物科名是什么意思

文章来源:南北花草网最后更新:2023-10-21 15:38:58
植物所分的什么科什么属是怎么回事啊?

植物科属是指植物分类中的科和属,简单可以分为:植物科和植物属,总计344种。

科与属之间的关系:属是隶属于科的,一个科包含一个或多个属。

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有关绿色植物命名(包括真菌)共包括12个主要等级(阶元)。

主要分类阶元如下:门 、纲 、目、科 、族、属 、组 、系、种、 变种、 变型。

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

扩展资料

植物分类完全等级

界、亚界、门、亚门、纲、亚纲、(超目)、目、亚目、科、亚科、(超族)、族、亚族、属、亚属、组、亚组、系、亚系、种、亚种、变种、亚变种、变型、亚变型

植物界、有胚植物亚界、维管植物门、种子植物亚门、被子植物纲、双子叶植物亚纲、蔷薇超目、蔷薇目、蔷薇亚目、蔷薇科、蔷薇亚科、蔷薇族、蔷薇亚族、蔷薇属、犬蔷薇系、犬蔷薇亚系、犬蔷薇、黄花变种、黄毛柱变型。

例子:酸角分类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亚 科:云实亚科

族:璎珞木族

属:酸豆属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为啥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古老而富有活力的学科,植物分类学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和创新,它由最初经典的形态分类发展到后来。

植物种类

1、裸子植物:植物的种子暴露在空气中,没有外壳,如松柏、银杏。

2、被子植物:种类多,分布广泛,大部分被子植物能开花,如苹果、花生等。

3、菌类植物:对光照需求小,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4、蕨类植物:适应性强,喜欢潮湿一点的气候环境。

5、地衣植物:一般附着在墙面、木头上。

为什么植物的拉丁学名也会有异名现象

.

拉丁学名是好东西,有点类似于物种的ID号码,从双名法被确立的那一刻起,理论上,每一个物种都有一个拉丁学名与之一一对应。

最早的双名法使用者其实不是林奈,而是巴塞尔人Gaspard Bauhin与Johann Bauhin(博安兄弟)。这一方法的推广则确实是林奈的功劳,他在自己的《植物种志》(1753年, Species Plantarum)当中采用这一方法,由于他在植物学领域的影响力,以及这一方法本身的优越性,双名法得以广泛运用于植物命名,后来推广至动物学、细菌学。

顺便提一句,羊蹄甲属的属名Bauhinia,就是林奈为了纪念G. Bauhin与J. Bauhin两人而命名的。

最新的植物学名命名法规,为了反映其涵盖的范围,更名为国际藻类、真菌及植物命名法规,参见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也称作墨尔本规则。

其中关于电子发表内容的重要修订,中文翻译参见Translation into Chinese of: Changes to publication requirements made at the XVIII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 in Melbourne。

另一重要的修订则是,自2012年1月1日起命名时可用拉丁文或英文描述。

下一次的IBC预定于2017年七月于中国广东深圳举办。

至于学名有异名的产生,有以下的几种情况:

1 同一物种被不同学者命名,但根据命名优先原则,最早的有效发表成为该物种的正式学名。

这也就是为何许多植物学家抢着发新种的原因——发晚了就不是你发表的新种了,你的发表只是异名而已。

坊间的一个例子是杜鹃红山茶 Camellia azalea C. F. Wei,异名为 Camellia changii Ye,据说最终的发表者在借阅了中山大学的标本之后,抢在中大的学者之前发表了这个种。changii这个种加词,原本是用来纪念山茶属泰斗——张宏达老先生,而随着Camellia azalea的发表,Camellia changii这个学名也就成为了异名。当然,这种截胡行为,在业内是相当令人不齿的。

顺便放一下这个种的照片;现在已经有不少地方有园艺栽培了。

.

2 由于对物种的进一步研究,使得原来属于某个属的物种被移到另一个属。这一情况下,往往在移动之后,其学名的种加词不变,而属名发生变化,新产生的学名称为新组合,而旧有学名则成为新的合法学名的异名。新组合出现的情况不限于这一种,还有变种、亚种提升为种等其他情况,原有的变种、亚种名也相应成为异名。

就举梧桐Firmiana simplex的例子,最早由林奈发表时,其学名为Hibiscus simplex,置于木槿属Hibiscus,后来则新设立了梧桐属,原有的Hibiscus simplex就成为异名。

当然,现在的梧桐科Sterculiaceae在APG III系统中归并到了锦葵科Malvaceae,这是后话。(真的不是为了掩饰林奈错得有多离谱)

3 对于物种研究时,发现某些发表的种事实上指同一个物种,也就是不同的物种归并到同一个种当中。这种情况下,最早合法发表的种名成为正式的种名,而其他发表的种名则成为该种的异名。

一个好玩的例子:

.这位老兄,把3种柳树(M. Gandoger 这位老兄,把3种柳树(M. Gandoger 这位老兄,把3种柳树(Salix purpurea, S. reticulata, S. caprea),活生生分别分成了62、67、76种,真是不嫌事多;当然,最后这些根据形态上非常细微的差别区分开的物种,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不该这么作,那些划分出来的种所使用的学名,也就成了这3个种的异名。

说起来,分类学家之间的意见往往并不统一,并且物种的概念也不是十分确定,由此造成了对于一些物种在分类学位置的不同意见,这样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学名。这种情况下,如果某种意见在学界受到赞同,也就会据此意见重新修订学名。

最后,可以看一下梧桐的学名有多少个异名:Firmiana simplex (L.) W.Wight

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推测一下这个物种学名变更的源流:

林奈以Hibiscus simplex L.的学名发表了这个物种;

他的儿子以Sterculia platanifolia L.f.的学名发表了一种植物(就是梧桐);

Steud.以Culhamia platanifolia Steud.的学名发表了一种植物(还是梧桐;小林奈这是在坑爹呐!);

……

(那些学名后面的命名人没有带括号的,都是对应命名人各自发表的物种)

Druce认为林奈发表的梧桐应该置于苹婆属,发表了新组合Sterculia simplex (L.) Druce;

Nakai认为,Culhamia属下的几个种其实都是林奈发表的那个种,但应该置于Culhamia这个属而不是木槿属Hibiscus,由此发表了新组合Culhamia simplex (L.) Nakai;

Marsili认为,小林奈发表的物种,应该置于梧桐属下,由此发表了新组合Firmiana platanifolia (L.f.) Marsili(也就是题主提到的异名);

W.Wight则认为,小林奈发表的Sterculia platanifolia L.f.与其父发表的Hibiscus simplex L.是同一物种,应该置于梧桐属下,由此发表了新组合Firmiana simplex (L.) W.Wight;这一意见被学界广泛接受,由此这个学名成为梧桐的正式学名,其他学名则统统都是异名。

这个例子当中,第2、第3种情况都有出现。

实际上,学名的完整引用,不仅包含属名、种加词、作者,还包含发表地和时间;而这样的完整引用,实际上可以大致解读出来,哪位学者何时在哪篇文献当中有怎样的意见;具体的内容则可以在对应文献当中找到。

植物分类科别与科属的区别与联系

科属是分类单位,一般科别大都指什么科的,区别于科的分类,科属可能更细一些,到什么科什么属,

一般写的植物哪科的,都是固定分好的,不会有太大出入的,除了一些特别的,像牡丹,有的写的是芍药科,有得写的是毛茛科

怎么治疗老年癫痫病好

怎样治疗老年性癫痫

老年人癫痫的治疗包括什么

治疗老年癫痫病的几种药是什么

老年人癫痫应该怎么治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为什么植物缺乏叶绿素,为什么植物缺素症状有的出现在老叶,有的出现在新叶

下一篇:植物肉为什么健康,植物肉为什么这么贵

热门植物更多+

种植/观点更多+

    种植文章
  • 科普
  • 常识
  • 推荐
  • 紫叶酢浆草黄叶的原因和处理办...
  • 栀子花叶尖干枯褐色怎么回事...
  • 新买的葱兰怎么养...
  • 管花马兜铃简介...
  • 腋唇兰简介...
  • 怎样防治根瘤病...
  • 倒挂金钟烂根如何解决...
  • 金钱草叶子变黄的原因...
  • 黑法师冬天怎么养...
  • 蓝刺头简介...
  • 月季小花苞干枯脱落怎么办...
  • 鹅掌藤可以在家里养殖吗?...
  • 络石简介...
  • 马醉木常见虫害及防治方法...
  • 3步自制辣椒水,驱虫安全又环保...
  • 花毛莨花怎么养...
  • 更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网站统计

    Copyright © 2013-2020 All right reserved. 植物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