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信子的小瓶子是什么(瓶装风信子)
如果是布丁瓶,太小了,因为风信子本身的种球周长是12厘米以上,大球会达到16厘米以上。布丁瓶的口径太小,而且重量轻。风信子后期开花的时候,高度可以达到15-20厘米,用布丁瓶会造成头重脚轻,容易摔倒。而且对于风信子水培极度发达的根系【10厘米以上】,布丁瓶放根系,也是不够的。
建议换个大点,重点的瓶子。
买的风信子种球送了瓶绿色小药剂是什么绿色小药剂是营养液。
营养液是采用环境生物生态共生技术和菌根共生原理经生物发酵、化学螯合、物理活化等工艺合成的一种新型营养液。营养液是无土栽培的关键,不同作物要求不同的营养液配方。目前世界上发表的配方很多,但大同小异,因为最初的配方本源于对土壤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营养液配方中,差别最大的是其中氮和钾的比例。
植物营养液一般为多元复合营养,呈水状,浓度不及固体肥料高,并且杂质少,易于植物吸收。营养液一般情况下每7到10使用一次每次3到5滴所以最好是按比例用清水稀释后向叶片喷施,这样更加利于植物吸收营养。如果施用于土壤的话则易于被土壤吸收,能供给植物根系吸收的就少了,而且不均衡。
在淘宝上买的风信子,可是不知道要怎么养,要具体的,还要那个绿色的是什么?嫣怎么用?
盆栽风信子
喜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稍干燥、阳光充足或半阴的环境。喜肥,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忌过湿或粘重的土壤。风信子鳞茎有夏季休眠习性,秋冬生根,早春萌发新芽,3月开花,6月上旬植株枯萎。风信子在生长过程中,鳞茎在2~6℃低温时根系生长最好。芽萌动适温为5~10℃,叶片生长适温为5~12℃,现蕾开花期以15~18℃最有利。鳞茎的贮藏温度为20~28℃,最适为25℃,对花芽分化最为理想。可耐受短时霜冻
栽培
对于风信子的栽培有两种方式:
一是盆栽,选择排水好的疏松土壤,施足基肥,在10月份时将种头种入盆内,每小盆种1球,大盆种3~4球然后盖土,栽植深度5-8厘米,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同时要注意增施磷、钾肥。经过120天左右将可开花,开花前、后各施肥1次。6月植株枯萎后挖出鳞茎,晾干后贮藏于温度不超过28℃的室内。 风信子在开花后,如果种头保存得好,到第二年再种将有希望再度开花,但因这种头经已退化,即使可能成活,其植株也会变得矮小,花葶亦趋于萎缩,故不能继续保留,到翌年另买新的种头栽培为妥。
二是水养,可在12月份将种头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加入少许木炭以帮助消毒和防腐。其种头仅浸至球底便可。然后放置到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这样经过20多天后,根部便在全黑的环境下萌发出来,这时可拿出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照射。初时每天照一两个小时,再逐步增至七八个小时,如果天气变化不大的话,到春节便有可能开花了。 还有许多家庭把风信子养在一个特制的像葫芦般的玻璃瓶里,在上段可以观赏到它的花簇,在下段可以看到它一束粗壮的白根。这种花与根并茂的情景,除了洋兰外,其它花草是难以见到的。 在生长期需要不断浇水,如果留在泥土里,花期过后要把花茎剪掉,让叶子自然枯萎,每年需要追肥,不过,有些品种在种植几年后花朵会越来越少;如果花期后要储存,需要拔出来,在叶子自然干燥后,剪掉叶子,最好放在有木屑的透气的袋子里,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 风信子也叫洋水仙或五彩水仙。 风信子性喜凉爽,空气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它较耐低寒,但怕炎热。它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在粘性重的土壤中生长不良。风信子球茎在长到19厘米,才能开花。开花每年在3-4月份内。 风信子栽培首先要选取健壮饱满的鳞茎,事前阴干,在12月份放入瓦盆里,以1份粗砂、碎塘泥与1份经过腐熟的米糠混合成营养土,把鳞茎埋在土中,鳞茎上覆土2-3厘米,置于阳光充足之处,初时浇水不要过多,待叶片露出土面时要施一次磷、钾肥。花后、将花茎剪去,再施一次肥。7-8月休眠,这时鳞茎不会长大,应在6-7月份及时挖出,置阴凉处,不可日晒,待中秋节时或至12月再行上盆种植。 它也可像水仙花一样进行水养。水养风信子,可在12月份将种球放在阔口有格的玻璃瓶内,加入少许木炭帮助防腐和消毒。其种球仅浸至球底即可,然即放置在阴暗的地方,并用黑布遮住瓶子,这样约经过20多天的全黑环境萌发后,再放到室外让它接受阳光的照射,初期每天照1-2小时,后逐步增至7-8小时,大多数在天气好的情况下,到春节便能开花。风信子在开花后,如果鳞茎保存好的话,到第二年仍能开花,但花会矮小,花葶也萎缩,这主要是鳞茎已退化状。因此,风信子栽培以一年种植后再买新的鳞茎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