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植物越往南越矮(为什么越南人个子矮呢)
需要先了解高山顶上的环境条件。
首先是气温,有个名句叫“高处不胜寒”,意思就是说海拔高的地方会比低的地方气温低,登过中高山的人就知道,到了山顶还要穿棉衣。规律是在对流层气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
其次是风,高山顶山常年风都比较大,大风对植物的生长是不利的,长高了容易被风吹折或吹倒。城市里遇到狂风暴雨时,大树也会连根拔起或折断。
再次是土壤和水,山顶上土层较薄且贫瘠,水分还不足,通常借助发达的根系适宜这样的环境。
综上,高山顶上植物长得比较矮,是聪明的植物适应高山大风、低温、土贫、缺水环境的一种表现。
为什么越往高处树木越矮小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高温时间短,降水以及土壤中存留的水分较少,导致植物生长慢
海拔高底的地方土壤肥沃很多,废水都往下流了,高山土壤薄而贫瘠
为什么海拔越高植物长的越矮?
在地球上,由水里到陆地,再到5000多米的高山,都是植物的生存范围。越往高处走,植物的种类就越少。一般来说,在海拔3000米以下,植物种类最多;3000米以上,主要是些小灌木及草本植物;4000米以上,种类就很少了; 5000米以上,
只有极少数耐寒植物能够生长。为什么山越高,植物就越少呢?科学家指出,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温度就要降低一定的温度,因此山越高,温度就越低。在那冰天雪地、空气稀薄的环境中,一般植物无法生存,只有那些特别耐寒的植物才能适应
植物的生长除了与本身有关外,与周围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阳光就是其中的一个因素,高山上紫外线比较强,而紫外线又抑制植物的生长,所以高山的植物就比较矮了。
此外,高海拔地区温度过低,矮小的植物有利于保温;高山土壤比较疏松,地势比较陡。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容易被雨水冲走,土壤比较贫瘠,植物由于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从而影响了生长发育;还有,高山上风特别大,为了防止被风吹倒,植物的茎也会向缩短的趋势发展。
青海、西藏地区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在这里生长着格桑花、雪莲等植物,这些就属于高海拔植物了。
南美洲南端的植被为什么矮小南美洲40°S以南,植物种类成分相对较贫乏,但它却是南极植物区系唯一现存的重要地区,因为自第四纪冰川发生以后,南极大陆大部分植物已毁灭。南极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应追溯到冈瓦纳古陆时代,当时南极大陆与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等的南部是连为一体的,这种联系一直延续到第三纪初。所以南美洲这一部分的现代植物群,一方面是过去南极大陆植物群的残留和发展,同时与澳大利亚植物区系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植物区系也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和共同性。例如这一植物区系中的假山毛榉属和松杉木植物——覆瓦状南美杉、肖楠属、弗茨柏属等,不仅在南美洲南部,而且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山区、塔斯马尼亚岛都有分布;树状羊齿、山龙眼科等也是南半球三大陆南端所共有的。
从土壤分析来看,在南美洲中纬度的大陆东岸,即巴塔哥尼亚地区,这在世界上具有独特意义。同时本区特定的地理条件,又导致在气候的具体特征上有别于世界其他温带荒漠区,如冬夏无极端的低温和高温,年较差相对不大,降水有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这反映在植物群落外貌上,不象一般荒漠那样贫瘠,甚至具有草原的一些特征。总的来说,本区属于旱生灌木与稀疏短草相结合的植被类型,主要由垫状的灌木、矮生的仙人掌和一些有刺、硬叶禾本科草类组成,占优势的土类是棕色荒漠土。典型的荒漠仅限于降水稀少,气温较高的北部以及砂岩或砾岩裸露地区。本区西部和南部边缘,由于降水稍见增多,短草逐渐增多,形成一个连续的禾本科灌木干草原带,并相应发育了栗钙土,表现出温带草原特征。
所以相对来讲,南美洲南部有点类似于荒原的感觉,所以植被不高。